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牧草之王”喝上“配方水”

体育正文 99 0

“牧草之王”喝上“配方水”

“牧草之王”喝上“配方水”

5月13日,在沧州(cāngzhōu)渤海新区黄骅市林江农场的试验田内,刘振宇(左)和学生查看(chákàn)苜蓿长势。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摄 5月13日,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(yángsānmù)回族乡林江农场的试验田里,成片的紫花苜蓿随风摇曳。走近细看,不同地块(dìkuài)的苜蓿颜色深浅不一,株高也大不相同(dàbùxiāngtóng)。 “之所以有这些差异,秘密就在它们(tāmen)喝的‘配方水’里。”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主任、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主要(zhǔyào)团队成员刘振宇说,所谓“配方水”,就是含盐量不同的微(wēi)咸水。紫花苜蓿用(yòng)不同含盐量的微咸水灌溉,会出现(chūxiàn)不同的生长效果。 苜蓿(mùxu),被誉为“牧草之王(zhīwáng)”。由于其耐盐碱性,以及在降低土壤含盐量、提升土壤有机质方面效果显著,种植苜蓿成为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改良(gǎiliáng)盐碱地的重要手段。 试验田不远处(bùyuǎnchù),4个长方形水池整齐排列(páiliè),引人注目。“池子里分别装的(de)是淡水和我们为这片盐碱地特意调配的微咸水。”刘振宇说,这4个池子的水,含盐量从南到北依次为0、1‰、2‰、3‰。 “改造盐碱地关键在于减少土壤中的(de)盐分(yánfèn)积累,水的管理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(yóuwèizhòngyào)。”刘振宇说,以前,他们用淡水压盐,主要采取打深井、修水渠、挖排水沟等工程措施,利用淡水淋洗地表(dìbiǎo)盐分,在压盐的同时灌溉作物。虽然改造效果明显,但要消耗大量淡水资源。 刘振宇指向试验田一旁的(de)咸水淡化处理设备,他告诉记者,他们将排盐沟渠的咸水抽上来之后(zhīhòu),通过这套专业处理设备对水进行两次过滤。首先过滤水中的杂质,其次去除水中的盐离子,然后将水调配(diàopèi)成含盐量不同的微(wēi)咸水储存到水池中。 为精准掌握不同含盐量的微咸水对苜蓿生长的作用,他们将苜蓿试验田(shìyàntián)划分为4个区域(qūyù),用4个水池的水分别进行灌溉,并记录苜蓿生长情况(qíngkuàng)。 “苜蓿喝上含盐量2‰的微咸水,品质显著提升,株高超(gāochāo)80厘米,叶片(yèpiàn)明显增多,单个叶片的面积也变大了。”刘振宇说,经过近两年的试验(shìyàn)、分析,他们团队迎来了阶段性成果。 试验证明,用含盐量(hányánliàng)2‰的微咸水灌溉盐碱地(yánjiǎndì),土壤耕层盐分全年没有积累,是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(tíshēng)力度、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的最佳方案。 “相较于雨养旱作的苜蓿,喝(hē)了微咸水的苜蓿不仅根系发达、叶片多,粗蛋白含量(hánliàng)高,而且亩产量能提升30%以上。”刘振宇说,治理盐碱地的同时,苜蓿种植的经济效益(jīngjìxiàoyì)也提高了。 苜蓿(mùxu)、小麦、玉米等作物都有最经济灌溉水盐分阈值。刘振宇表示(biǎoshì),接下来,他们计划在林江农场(nóngchǎng)千亩盐碱地上应用微咸水高效利用技术,并在滨海盐碱地进行推广,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(wénzhāng)。(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) 关注河北日报(rìbào),了解更多权威资讯
“牧草之王”喝上“配方水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